•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经济观察

用绿色生态文明理念撬动地区发展

时间:2013/1/31 17:01:49   作者:编辑:A02   来源:新华网   阅读:7824   评论:0
内容摘要:没资源、没政策、没条件,乌兰察布发展靠什么?如何在“十二五”踏上自治区的发展鼓点?  解放思想,破除“唯条件论”、“唯资源论”、“唯政策论”。决策者的回答掷地有声。乌兰察布人重新审视自己的市情并形成共识:以城市化为突破口,做大城市,主动发展!  宜居才能宜...
  没资源、没政策、没条件,乌兰察布发展靠什么?如何在“十二五”踏上自治区的发展鼓点?

  解放思想,破除“唯条件论”、“唯资源论”、“唯政策论”。决策者的回答掷地有声。乌兰察布人重新审视自己的市情并形成共识:以城市化为突破口,做大城市,主动发展!

  宜居才能宜业,宜业才能引来凤凰筑巢。筑巢就筑“绿色氧吧”。

  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明确要求要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和目标全面深刻地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中。

  我区不久前召开的自治区党委九届五次全委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要不断增加草原森林生态保护建设、沙地沙漠和水土流失治理、环境综合整治、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投入,巩固发展生态保护建设成果。要努力打造宜居环境,全面加强城镇、农村牧区、矿区和交通沿线环境综合整治,突出解决脏乱差问题,建设美好家园。

  依托黄河上中游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和天然林保护、阴山北麓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等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相继启动实施,乌兰察布市掀起新一轮生态建设高潮。

  大胆提出创建自治区园林城市目标,举全市之力大做“山、水、绿”文章,小财政的地方政府居然累计投入绿化资金达100多亿元!

  一棋活,全盘兼活。乌兰察布市以四两拨千斤的胆识,正在撬出一个全新的绿色城市,一个光明的前景。(冬梅 胡芳)

  一个村的生态之路

  刘发最近在忙两件事:儿子结婚,他帮孩子把在化德县城买的新楼房装修好;还要去2公里外的地方,给家里的80只基础母羊再买些青贮饲料。

  刘发是化德县七号镇三胜村的村小组长。他所在的三胜村可不是个简单的小村子,从1984年开始,三胜村就先行一步,退下大面积耕地种上了柠条,是当地闻名远近的“退耕村”。

  “当时退耕,是风沙紧逼下没有退路的办法。”刘发回忆着三胜村那段艰辛的历史,“土地刚刚承包到户的时候,一口人分了20多亩地,头两年一亩地打五六十斤粮,能凑合着糊口,但风沙一天比一天大,很快地就没法种了。”

  在风沙的紧逼下,三胜村400多口人走得只剩不到100人。留下来的人为了活下去,想起了植树种草,先是在别人丢弃的地上种,逐步扩展到自家的地上,100亩、200亩、直到今天的1万多亩……


相关评论
农民日报数字报 法制焦点调查 中国农业信息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网 农业部 诚信网站 中国农业部 农业信息

中国三农经济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投诉监督电话:010-52870116

传真电话:010-58126706 新闻纠错邮箱:shensu12315@126.com QQ:358914200

京ICP备050683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