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科教文卫

用智慧让未来教育更美好

时间:2015/5/26 8:11:08   作者:编辑:03   来源:三农经济网   阅读:2153   评论:0
内容摘要:如果用机器人当老师,课堂将会是什么样?“晨读课”上,机器人“智慧助教”在代替老师坐堂,按照课程学时领读教材内容,还不时在班级中来回巡视,随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其内置的“名师课堂”应用,使学生可以通过机器人头部的平板电脑,以视频通话的方式与外教开展远程英语教学互动,学习最为纯正的英语...
    如果用机器人当老师,课堂将会是什么样?“晨读课”上,机器人“智慧助教”在代替老师坐堂,按照课程学时领读教材内容,还不时在班级中来回巡 视,随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其内置的“名师课堂”应用,使学生可以通过机器人头部的平板电脑,以视频通话的方式与外教开展远程英语教学互动,学习最为纯正的 英语发音……

    这是出现在5月23日青岛国际教育信息化展上的一幕。由华渔教育自主研发的机器人“智慧助教”演示的“晨读课”成为展会亮点。

    此次展会由教育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局长、校长及一线教师围绕我国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的现状和经验,进行了交流及成果展示。如何应用互联网技术解决“创新教学难,互动学习难,家长参与难”的问题,成为焦点议题。

    在大会的多方互动环节,网龙网络公司副董事长、华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CEO梁念坚表示:“伴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也在发生 变化,如何利用现代科技为老师提供强有力的教学帮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习变的有效而有趣,是我们的出发点。‘智慧课堂’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教育行 业实现这一转型,真正解决‘创新教学、互动学习和家长参与’的三大难题。相信在未来5-10年内,‘智慧课堂’将成为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形态”。

    此次亮相的华渔教育“智慧课堂”由101学习平板电脑、互动黑板、智能云盒、答题器、机器人“智慧助教”等硬件,及开放平台、课堂互动系统、中 小学教学教辅资源等软件、应用、资源组成。其人性化的课件制作,智能化的课时管理,大量优秀课件资源可以通过平台共享,大幅降低了老师的备课难度;课堂上 有效的师生互动,课后针对性的个人作业,显著提高了老师的工作效率和授课能力,让老师可以真正摆脱“知识搬运工”的角色,回归到“授业解惑”和“教学相 长”的教育本质中。学生可以通过游戏化、娱乐化、智能化的学习定制,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平衡学习与娱乐的关系。家长则能够通过教育云和移动终端,了解和参 与整个教学过程,降低家长对学生学习状况的焦虑心情。

    展会现场,参观者亲身体验了一堂“智慧课堂”数学课。围绕“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一知识点,老师先播放一段互动视频,帮助学生理解面积与长 和宽的关系;然后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试题通过101学习平板电脑发送给每一位学生,学生可在手中的101学习平板电脑上亲自设计一个长方形,计算面 积,提交给老师;而老师通过电子花名册,可以看到每个学生完成试题的情况。当老师“结束练习”后,系统就会自动对所有学生的测试情况进行统计和结果反馈, 直观的看到做对和做错的学生人数,在不到1分钟的时间内就可以实现全面即时的反馈。看到如此高效、有趣的教学过程,在场观众都跃跃欲试,争相扮演“智慧课 堂”中的老师、学生。


    福州实验小学作为“智慧课堂”的项目试点,校长王国光介绍到,“在课上,老师通过它可以实时看到每个学生的课堂完成情况,进行一对一的精准互 动;在课下,通过课件共享,节省了老师的备课时间,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方法和学生心理方面的研究。学生专用的101学习平板电脑,在系统设计上符合学生 对趣味性、娱乐性的要求,却又与常见的游戏模式不同,使学生更能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质量,让家长和老师更省心。”

    虽然“智慧课堂”目前在国内的应用尚处在起步阶段,但其已经超越“概念车”的阶段,成为省级教育信息化成果展区的主要内容,现场从事教育工作的 嘉宾也对此表示出极大兴趣。“互联网+教育”将为教育事业带来质的转变,华渔教育CEO梁念坚表示:“教育信息化已经不在受技术的制约,在国家政策的支持 下,应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全面的整合教育资源,让智慧课堂帮到老师,带动学生自主学习,将会推动中国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中国三农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三农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三农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三农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三农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邮箱:shensu12315@126.com  

相关评论
农民日报数字报 法制焦点调查 中国农业信息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网 农业部 诚信网站 中国农业部 农业信息

中国三农经济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投诉监督电话:010-52870116

传真电话:010-58126706 新闻纠错邮箱:shensu12315@126.com QQ:358914200

京ICP备050683733号